投资视野
美股、美元、商品疯涨三周:“大选效应”短期难消
美国大选收官至今已经三周,而市场狂欢的情绪却未见丝毫消散,特朗普关于降税、扩基建、去监管的施政纲领仍在助推经济回暖的预期——美股、美元、商品连续三周大涨,交易员更是认为,这种趋势短期内很难逆转,即便是欧洲未来有潜在黑天鹅事件。
本周(11月21日-25日),美元指数冲破100后继续巩固上行,稳定在101.50上下;美国三大股指和小盘股指罗素2000均创收盘新高——标普500指数累计涨1.4%,道指和纳指累计涨1.5%,三大股指均连续第三周上涨;无惧美元上涨,市场对经济的乐观情绪引导煤、铜等国际大宗商品攀高。
“暂时可能要忘记基本面,技术面告诉我们要持续加仓,上涨还没结束。如果说前面的上涨是少年到青年,现在正在进入本轮涨势的壮年期。最有赚钱效应的时刻在这里。”清溪资本合伙人、资深美股交易员司徒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黑天鹅等于不可预测性的突发事件。当你都提前半年一项项列出来的时候(如12月的意大利修宪公投、2017年的欧洲多国大选等),这就不是黑天鹅,最多是灰天鹅。”
主流观点认为,美元指数已经突破了多年阻力位,近期或将攻破102~104。IG 资深金融评论员韦斯顿(Chris Weston)对记者表示,美联储 12 月加息已成定局,美元将持续稳定走强。
美股交易员“满仓加杠杆”
美国大选至今,道指涨幅4.5%,连续八度创下新高;标普500指数涨幅3.5%,过去12个月的市盈率从17.5升至18.5;罗素2000指数涨幅高达12.7%,市盈率一跃升至20.3,而大选当日仅17.8。
市场热度难以阻挡,而美国大选的确是一个转折点。“令人震惊的并不是大盘涨到了这样的高位,而是以这种飞快的速度涨到了如今的点位。”富国投资机构资深全球股市策略师雷恩(Scott Wren)表示,市场对于特朗普可能会推行的政策热情高涨,尤其是加大基建开支、放松对大银行的监管和减税。但也有分析师表示,要注意这一切不可能一夜实现。
历史证明,当前连涨格局仍会持续。1996年的一轮牛市中,罗素2000指数一个月内涨幅达2.2%,三个月内涨幅高达8.4%。追踪资金流动的EPFR Global显示,近期,资金持续流出政府公债以及追踪房地产和黄金的基金,转为流入美国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大盘蓝筹股的强势反弹带来了“水涨船高”的效果——银行股开始发力。
“长期超低利率使得银行净利差创下60年来新低,净利润也是80年来最低的。”里昂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如今,特朗普去监管、倾向适度加息的立场都令市场看涨沉寂多年的银行股。
1995年至2000年,国际清算银行(BIS)研究发现,银行在利率下行、收益率曲线趋平时的利润损失,大于其在利率上升、收益率曲线趋陡时的收益。
“这是因为银行往往会用期限较短的资金(存款)来为较长期限、较高利率的项目融资(期限错配),”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怀特(Lawrence White)表示,“当收益率曲线趋平,银行利润就会承压。”这就是当下的情况。
这也已经充分反映在了银行的净利差之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数据显示,2010年开始,美国的银行净利差为3.84%,但在2016年二季度已经降至3.08%。
未来,尽管存在意大利修宪公投、德法大选等潜在黑天鹅事件,但司徒捷对记者称:“美国以外发生什么,只能成为美国人一时的谈资。能让美国股市逆转甚至崩盘的,必须是在美国发生的事情。” 可见,美国存在的唯一的风险便是,特朗普的政策落实与其承诺出现偏差。
美元涨势将持续
强美元也是“大选效应”之一。根据本报记者测算,自11月9日美元指数的最低点96.39至如今的101.48,涨幅已逼近9%,这种强势令全球市场震惊,导致众多新兴市场货币竞相下挫。
潜在的“坏消息”是,美元的强势可能才刚刚开始。
韦斯顿告诉记者,12月加息概率接近100%,此前美联储希望等市场没有后顾之忧后再加息,如今这些信息已经具备——VIX指数位于低位,股市大涨。按现在市场价格预测,包括12月的美联储会议在内,到2017年美联储将会平均累计加息2.6次,而到2018年加息4.3次。在美国大选之前,市场曾认为到2017年美国会加息1.7次,而到2018年为2.4次。
“市场话题已经转移到特朗普的财政刺激政策是否会逼得美联储变得更加激进,进一步收紧长期货币政策。因此,交易商和经济学家都将集中关注美联储主席耶伦在12月15日美国FOMC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韦斯顿对记者表示。
此外,就历史周期来看,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郑联盛告诉本报记者,美元仍在强势周期之中。整体看,美元指数每次贬值周期大概持续10年,而每次升值周期大概持续5~6年。本轮美元周期的升值起点应该是2013年年底,标志性事件是美联储宣布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今,美元指数大致可以划分为交替的三个贬值周期和三个升值周期。三次贬值周期的趋势大致类似,而三次升值周期则呈现出持续时间变长而升值幅度下降的趋势。
有外媒还表示,美国企业海外隐藏大量美元资金,其返美可能也会利好美元。特朗普曾称,他将建议一次性地降税至10%(奥巴马政府治下的美国企业税高达35%),以便吸引资金返回美国,从而结束税收倒置现象,并为财政刺激计划提供融资。苹果和微软等美国企业在海外的利润规模高达2.5万亿美元,其中的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回美国。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意外因素可能打压美元。麦格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对记者表示,如果欧、日央行的宽松力度不如预期,这可能使得美元承压;此外,强美元可能使得美国出口承压,且特朗普政策落实程度一旦不如预期,也可能利空美元。
商品并未受强美元影响
就大宗商品而言,一直以来的逻辑是——一旦美元上行,商品价格可能会受到打击,因为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相应商品的价值也可能因美元上涨而缩水。然而,这一逻辑此次似乎并不适用。
本月至今铜价已经上扬20%,因市场预期中国需求加大,同时特朗普掌权后基础设施开支加大。中国和美国是该工业金属的两大消费国;此外,煤炭价格近期强势反弹,中国情况亦是如此。
“假如特朗普上任后确实贯彻基建思路,那么,铜价将重新走强。技术图上从2010年以来的6年趋势线已经在本周突破。目前正在200天均线和水平阻力压制的位置。一旦突破,涨幅或将很大。”司徒捷对记者表示。
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施罗德集团(Schroders)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15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呈现负相关的几率是61%,呈现正相关性的可能性是39%,其中有23%的可能性是美元和商品同步走强,同步下挫的可能性则是16%。
一般而言,加息周期中,商品和美元同步走强的概率较大。历史阶段包括:1996年7月~1997年3月、1999年3月~2000年1月、2003年6月~2005年12月,这些阶段都是加息以及经济复苏共存的阶段,而当前的周期也与之类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